首页>>企业招聘信息

10000元以上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研岗位和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招聘简章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量:161

  • 工作地域:湖北省
  • 职位类别:科学研究人员
  • 学历要求:博士
  • 招聘人数:60
专业要求:
详见简章
职位描述: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研岗位和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招聘简章

 

一、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著名的武汉东湖之滨和风景秀丽的珞珈山西麓,是中国科学院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专业研究机构。

研究所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实验室、5个产业化转移转化平台和1个正在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所60余年来,几代岩土所人不懈努力,勇攀高峰,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电、能源、资源、交通、市政、海洋与国防等众多领域600多项重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近100项),授权专利1000余项,专著与译著100余部;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均进入ESI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和力学一级学科均被评为A类;主办本领域首个SCI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和2个本学科最好的EI核心收录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为岩土力学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研究所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和高素质研究人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杰出人才近30人,高级岗位人员近200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国科学院国家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院省创新团队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是科技部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为了深入贯彻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指示,研究所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续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控制﹑深部资源及能源高效安全开发﹑废弃物地质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聚焦于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能源岩土工程与油气储备、边坡灾害力学与防护工程、特殊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环境岩土力学与性能再造五个研究方向,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

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诚挚欢迎有志青年加盟武汉岩土所,我们携手并进、共享发展。

二、研究中心/学科团队与招聘岗位

详细招聘岗位任职条件:image.png

1. 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

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面向石油、天然气、氢气、压缩空气等能源地下储备以及致密油气藏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标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地下空间利用与安全运维主攻方向,聚焦能源地下储备与开发过程中的“地质体与储存介质相互作用效应及储库安全调控”这一共性关键科技难题,重点开展能源地下储备库选址评价-关键工程参数设计-高效高质量建造-安全监测预警、非常规油气压裂酸化储层改造技术、矿山固废堆场灾变机理-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成国际一流的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创新团队,为我国大规模能源地下储备以及深层致密油气藏开发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 海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海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简称“海环中心”)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标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的近海岩土工程建造与服役主攻方向,聚焦近海岩土工程建设和固废资源再生中的“超常环境下多相介质界面演化效应及安全调控”这一共性关键科技难题,重点开展超常赋存环境下地层结构与相态演变原位可视化探测系统、海底地层原位测试与层析透视系统、近海极端风浪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物理模拟、环境土孔隙结构-界面改性及性能再造、固废堆填场长期服役性能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设海洋和环境岩土工程学科创新团队,保障近海能源开发及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

3. 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

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深部工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深部岩石力学学科国际前沿,针对深部工程安全开发面临的工程难题和关键科技挑战,聚焦深部工程岩体赋存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体非线性力学行为与工程稳定性分析、深部工程灾变孕育过程机制、深部工程灾害监测预警、深部工程灾变静动协同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实现深部工程灾害防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及装备的重大突破,服务深部水利水电、深地交通、深部矿山等领域战略性重大工程安全建设,打造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国际一流研究平台和创新人才高地,抢占深部工程灾害防控科技制高点。

4. 特殊土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

特殊土力学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由原特殊土土力学、土体相互作用、路基工程等3个学科方向组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中心致力于发展交变荷载与湿热环境下特殊岩土介质力学行为测试技术与工程服役性能评估模拟实验系统,揭示特殊岩土介质宏细观力学特性与演化机制,提出表征特殊岩土介质工程性能劣化的量化评价体系和多场多尺度耦合分析方法;研发特殊岩土介质工程性能衰变与病害状态的快速识别和检测技术、基于新型土工材料的特殊土地基基础性能主动调控技术,构建基于北斗系统的工程健康智慧监测与调控平台,攻克困扰特殊岩土体与基础设施长期稳定性难题。

5. 边坡灾变力学与安全防控研究中心

边坡灾变力学与安全防控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由原有边坡方向7个学科方向组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中心以复杂扰动环境下艰险山区边坡灾变力学与安全防控为研究方向,致力于研发边坡快速探测技术与装备、空天地多源监测信息融合分析技术;构建边坡工程灾害风险早期识别方法;建立扰动条件下工程边坡灾变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物理与数值模拟方法,自主研发基于三维严格整体分析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揭示工程开挖、强降雨、地震扰动下的边坡岩体灾变演化规律;形成状态、模式与演化规律相融合的数字化灾害预警平台;构建CO2相变致裂小扰动开挖,文物修缮保护、多点约束型锚索等防灾减灾技术。

6. 岩土工程基础设施科学中心

岩土工程基础设施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于2022年成立的瞄准深地、海洋、太空等领域岩土工程科学研究与试验测试技术开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单元,致力于多场耦合复杂环境和工程扰动条件下岩土体多相介质构态演化和物质运移规律及工程建养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十四五”期间,中心承担了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镜设施)和中国科学院科教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开发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升-近海能源工程结构系统安全科学研究平台”(海基设施)项目,开拓了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新方向,逐步完善深地和海洋岩土力学试验手段和测试技术体系,助力相关行业领域的工程建设加速向深地和海洋进军。

未来,中心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三深”环境条件下岩土+多学科前沿,积极争取更多创新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预研建设、优化提升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任务,以及国际国家大科学研究计划和省部级科技攻关类项目,不断夯实岩土力学理论和岩土工程技术体系,大力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快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高地。

7. 岩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筹)

岩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聚焦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极端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岩土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微纳米材料与岩土改性、微观生物力学与生物岩土、先进试验技术与极端探测等。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岩土非常规破坏机理与断续介质力学、岩土破坏数字孪生与灾害防控、孔隙介质相变及热质运移、太空极端环境岩土力学与机壤耦合机理、岩土微细观-无人化-自动化测试理论与技术、岩土高性能损伤修复与恶劣环境调控材料等。

8. 二氧化碳高效利用与安全封存学科团队

二氧化碳高效利用与安全封存学科团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创立于2004年,是我国最早开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系统性研究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碳封存技术评估》牵头单位,作为唯一科研单位参与创立了中国CCUS联盟)。学科团队发展了二氧化碳饱和岩石多相多场耦合分析理论,提出了适合我国陆相非均质地层的封存容量、场地选址和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法,开发了CCUS风险矩阵评价方法、井下原位取样监测和低渗储层安全调控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代表性CCUS示范项目,也为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国家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特别报告《中国二氧化碳利用技术评估报告》、生态环境部《CCUS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等广泛采用,为我国CCUS的科技发展及项目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关键支撑。

三、应聘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工作勤奋踏实,学风端正,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应聘科研岗位应具有不少于一个聘期的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经历,其中博士后经历中国科学院内、外均可。

4.应聘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岗位应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可参加应聘),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5.具有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工程热物理、环境化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及涉及水利水电、交通、市政、矿山、能源、海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专业背景。

6.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具有参与重大工程课题的经历;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书籍、文献,能用英文撰写论文及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7.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将人事关系转入研究所,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岗位待遇

薪酬待遇按照中国科学院和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研究所为职工缴纳“六险二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武汉市社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博士后享受额外住房补贴。具体如下:

岗位类别

是否有事业编制

社保类型

年薪

可申请的特色科研项目

科研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根据岗位确定

特别研究助理

武汉市社保

一般不低于26万元/年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

博士后

武汉市社保

一般不低于25万元/年,博士后项目拨付的生活津贴可累加,最高可达76万元/年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博士后研究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湖北省和武汉市博士后资助项目等

五、应聘方式及程序

1.应聘时间:长期有效。

2.应聘程序:凡符合任职条件且有应聘意向者,请填写《岗位应聘申请表》后发送至image.png 邮件中须注明申请岗位(格式:应聘部门+岗位+岗位职责+博士人才网)。

3.欢迎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人员来所应聘。

4.联系方式:李老师 027-87199240

 


投递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