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元以上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2025年诚邀博士后人才共探科技前沿,共建科学殿堂
广州高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量:12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2025年诚邀博士后人才共探科技前沿,共建科学殿堂
在科技前沿的浩瀚星河中,我们汲取智慧,创新谋划今日之发展。
在国家战略的宏伟画卷上,我们挥洒笔墨,精心擘画明日之蓝图。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以下简称“大设施研究院”)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紧密协同、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现面向全球招收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您与我们携手探索科技的浩瀚星河,共同建设科学的宏伟殿堂。
为什么建立大设施研究院?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团队携“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极弱磁大设施”)项目落地杭州高新区(滨江)。该大设施不仅服务于“四个面向”,更加注重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新型的大科学装置。2020年12月成立了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打造工程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平台,建立属地化专业人才队伍,力求加快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变革提供源头供给。
大设施研究院主要干什么?
为国铸器,是大设施研究院与生俱来的初心。202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工信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支持下,研究院与北航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以下简称“大装置研究院”)组织国家优势科研力量,共同开展极弱磁大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项目将建成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零磁”空间,指标领先的科学装置与仪器,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建成后可使我国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技术保持领先优势,有力支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基础物理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科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研究领域。该设施有望为攻克电偶极矩(EDM)测量、第五种力探测等诺奖级命题提供极限测量的研究手段,催生从0到1的原始创新;该设施研制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装置”和“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可应用于深空环境极弱磁场探测以及火星、月球表面土壤、岩石的弱磁性探测等,满足我国深空环境及行星探测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同时,该设施将有力支撑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突破极弱磁功能信息成像机理和重大心脑疾病的研究瓶颈,研制新一代高端医疗成像装备,提供精准诊疗变革性新手段。
此外,大设施研究院还将建设五个交叉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为极弱磁大设施的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化验证、集成测试、运行维护、优化提升提供条件保障,并“沿途下蛋”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中试、小批量生产,成为贯通“科学—技术—产业”全链发展关键一环。
谁来建设大科学设施
大设施研究院联合大装置研究院和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以下简称“地磁大装置研究院”),有组织地推进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推进成果转化,构建“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大科学装置研究院聚焦前沿技术方向,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开展“0-1”的原始创新突破,而大设施研究院和地磁大装置研究院发挥工程技术优势,开展“1-10”的工程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助力地方开展零磁医疗装备产业和地磁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等“10-1000”的未来产业培育及落地。初步形成专注于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科学家队伍、建设大设施的工程师队伍、培养未来产业的成果转化人才等三支队伍,为开展重大科研任务提供充足人员保障,培育了大批90后、00后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正在聚力建设零磁和地磁两个产教融合基地,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人才蓄水池”。
研究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大设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2月,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是一所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三级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由房建成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研究院与大装置研究院共同承担极弱磁大设施的培育、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升级任务,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二)人才队伍
大设施研究院已集聚专职人员400余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比约80%,博士学位人员达100人。另有兼职人员58名,其中院士1人,CJ学者或“杰青”基金获得者7人,“四青”人才5人。在院学生近800人,其中博士占比超50%。
大设施研究院联合大装置研究院和地磁大装置研究院优化平台配置和研究力量,推进团队式培养模式,助力每一位青年人才成长为原始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基于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卓越的科研实力,大设施研究院于2024年4月获得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具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D类)和高级人才(E类)认定名额。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引进各类专职人才,成为极弱磁大设施建设、运行以及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
(三)研究平台
大设施研究院坚持以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支撑高层次人才成长,成功获批浙江省极弱磁空间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量子传感及应用系统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并参与建设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大设施研究院布局了多个科研平台,包括大型磁屏蔽空间工程技术中心、量子科学装置与仪器工程技术中心、量子传感器应用系统工程技术中心、零磁科学装置工程技术中心、零磁医学与科学工程技术中心。
(1)大型磁屏蔽空间工程技术中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构建新一代大型“零磁”空间研发平台,并持续对其进行技术升级与性能提升,使我国磁屏蔽技术保持国际领先优势,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等领域提供极弱磁场和极微振动等极端环境。重点开展大型零磁空间磁屏蔽技术、大型零磁空间结构与工程隔振技术、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与测试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将建成国际一流、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
招聘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智能制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量子科学装置与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任务。重点开展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装置、超高灵敏惯性测量装置、高精度原子自旋陀螺装置、超高灵敏计量原子磁强计等科学装置与仪器研究,包括磁光操控原子自旋机理及技术、低噪声磁屏蔽技术、近零极微振动抑制技术、高精度自旋检测技术、光子压缩检测机理及技术、窄线宽高性能激光器、抗弛豫碱金属气室、精密闭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挑战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灵敏度纪录,助力基础物理学、生命科学和极弱磁性物质分析等前沿命题研究,鼓励探索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创性探索和突破,产生从“0”到“1”的原创性科学新发现,进一步支撑弱磁计量测试、高精度惯性导航领域的发展,培养量子精密测量领域高端人才。
招聘方向: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自动化
(3)量子传感器应用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以量子传感器及应用系统研制为主要任务,重点开展弱磁原子磁强计、芯片化原子陀螺及其应用系统的预研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微小尺度下原子态的操控与探测,针对芯片化量子传感器的特殊需求,开展芯片量子传感器集成测试、芯片量子传感核心器件研究,突破一系列窄谱激光光源、原子源与碱金属气室、微纳光机电与光电子技术中的关键核心器部件,攻克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在设计、制造、封装、集成、测试中涉及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完成基于微纳集成技术的量子精密测量传感器研制,支撑传感器系统核心指标突破的同时降低体积和成本,培养量子传感器及应用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支撑我国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
招聘方向: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
(4)零磁科学装置工程技术中心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前沿科学研究对零磁科学装置的重大需求,通过机械、控制、电气、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突破高精度主动线圈补偿、高屏蔽因子低噪声磁屏蔽、大电流程控消磁、高性能磁屏蔽装置集成与极弱磁精密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心脑磁成像装置、细胞磁场测量装置、零磁生物培养装置等,有力推动心脑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细胞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病理机制探索、生物体内源性磁场研究及调控等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拓展科学认知边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先进的研究工具。
招聘方向:AI大数据、医疗器械、电气工程、图像处理&信号分析、自动控制、电磁设计
(5)零磁医学与科学工程技术中心
依托近零磁极端环境下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致力于推动零磁科学装置的医学应用及软件算法研究,实现心、脑、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方式革新。目前已在心、脑、细胞磁成像算法及其医学应用方面积累了深厚基础,并通过零磁环境下的量子传感技术,结合医学需求,推进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秉承“前沿引领、医工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零磁医学研究高地,为国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提供核心战略支撑。
招聘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计算机
(四)博士后招收
大设施研究院自2022年7月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以来,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发挥校地共建共享优势,开展博士后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并于2024年5月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坚持将博士后培养作为队伍建设重点,围绕提高培养质量、改进管理方式、加大招引力度、支持项目申请、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了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支撑,全力支持博士后全方位发展。目前工作站累计培养人数已达47人,其中在站人员累计获得博新计划2人次,国资计划BC档3人次,国自然青年基金2人次,面上及其他博士后基金十余人次。
博士后入站后,将紧密围绕极弱磁大设施建设需求,聚焦“量子传感”和“零磁医疗装备”未来产业,参与零磁医疗装备研制及医学应用、高灵敏度芯片化原子磁强计的开发及应用、芯片级量子传感器核心器部件的开发及应用、NMOR原子磁强计以及磁测系统的研制等前瞻性、战略性课题,为研究院强化基础科研、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招收条件
1.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术作风端正、严谨。
2.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疗器械、AI大数据、量子精密测量、仪器科学与技术、微弱信号检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参与过重大科技专项或重要科研任务,具有成为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潜质。
3.具有海内外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取得博士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
4.在站时间2-4年,最长不超过6年。
福利待遇
1.综合收入:每年50万以上(①含省、市、区人才补助;②含绩效)。
2.政策补贴:享受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博士10万;社保满6月可认定杭州市E类人才,享受杭州市E类人才租房补贴;出站留杭工作享受市区给予的40万一次性补助;出站留院服务满3年续聘后享受区给予的20万一次性补助。
3.发展前景:博士后出站直评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直评杭州市D类人才。同时,研究院为出站留院的博士后人才设置了科学研究类和工程技术类双通道发展路径,在站期间获得“博新计划”、博士后特别资助或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的博士后留院,可直接聘任为钱江高级研究员/钱江高级工程师。
联系咨询
1.申请方式: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至研究院官网进行申请,岗位链接:
2.咨询电话:蓝老师、夏老师 0571-86791297(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我们热诚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研究院,共同开展前沿性探索研究,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姿态,持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高校人才网
点击加入高校人才网【求职分享群】,享受简历直接递交人事老师、单位直荐、求职保面试等服务:
企业其他招聘信息
2025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2025-04-17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2025-04-17
西安交通大学-通用技术集团联合研究院2025年博士暨中高级人才RPO线上面试会
2025-04-1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5年博士暨中高级人才RPO线上面试会
2025-04-11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简章
2025-04-10
宁波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全球招聘公告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