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学科学术带头人招聘启事
学院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6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27.6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22.66万册,电子图书198.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600余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140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原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46人,其中高级职称622人。学校现有国家百千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闽江学者、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省百千才工程人选、省教学名师、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等省级及以上人才近100人,省级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8个。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清泉、陈一坚、郭孔辉、侯立安、杨永斌等国内外400多位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打造“工程牌”“地方牌”“基层牌”,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八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4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4个。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72项,省部级项目4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0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4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39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32项(含一等奖8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42项。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229项、国家级1689项、省级1648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8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269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福建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入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学校捧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校大学生艺术发展中心管乐团作品《Ashland Park》获全国二等奖,原创舞蹈作品《文脉》获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金奖;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7%左右,稳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来自“一带一路”有关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程。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选派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历史,不懈的创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招聘岗位
单位 | 学科专业或方向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类专业/化学化工或机械类专业 |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 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施工技术与信息化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地资源管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
交通运输学院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工程/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测绘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统计学/计算数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 |
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 |
互联网经贸学院 |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 |
人文学院 | 广告学/新闻学/翻译学/商务英语/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 |
法学院 | 知识产权/经济法/诉讼法/民商法/法理学/国际法/社会法 |
设计学院 | 设计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或技术/艺术设计史/动画设计/电影学/戏剧戏曲学/机械工程/信息技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 |
二、招聘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2、学风严谨,为人正派,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愿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3、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引领性与创新性构想。
4、学术造诣深,科研业绩突出。具有培养或协助指导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经历;近5年内取得高水平成果(高水平论文、著作或发明专利等)不少于3项;具有承担或组织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项目,或主持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经历。
5、善于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能发挥核心作用,带领教学科研团队攻坚克难。
6、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和业绩突出或有海外留学或海外访学(1年以上)经历者学历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7、身心健康,能够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三、招聘岗位相关职责
1、从事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能较好完成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2、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项目,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
3、主持或参与学科硕士点或博士点建设工作。
4、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组织新研究方向以及创新团队,在2-3年内能组织力量带领团队在本学科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和重要成果,提升本学科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5、协同学校引进本学科杰出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本学科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建设。
四、招聘人才类型和相关待遇
凡属当年度《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范围之内的省外、海外引进人才,经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可享受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每月2000元,发满5年。高水平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生活津贴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享受每人每月5000元、4000元不等的相应待遇。
各类高水平优秀人才具体相关待遇如下:
人才类型 | 待遇 |
中国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同类国(境)外院士 | 1、入编:岗位奖金不少于120万元/年,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不入编:年薪不少于150万元/年; 2、安家费和住房补贴一事一议,未购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装别墅一套(供本人及配偶居住,无产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500万元。 |
国家“计划”杰出人才、国家“引进计划”人选(创新长期项目) | 1、入编:岗位奖金不少于80万元/年,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不入编:年薪不少于100万元/年; 2、安家费和住房补贴一事一议,未购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装别墅一套(供本人及配偶居住,无产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12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300万元。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1、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岗位奖金60万元; 2、安家费和住房补贴一事一议,未购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装别墅一套(供本人及配偶居住,无产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
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1、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岗位奖金40万元; 2、安家费和住房补贴一事一议,未购房前提供200平方米精装别墅一套(供本人及配偶居住,无产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5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150万元。 |
国家“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引进计划”青年项目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学者项目 | 1、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岗位奖金35万元; 2、安家费不少于50万元,住房补贴不少于100万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5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150万元。 |
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全职项目)、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领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 1、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岗位奖金24万元; 2、安家费不少于30万元,住房补贴不少于70万元; 3、自然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300万元,人文社科类科研配套经费不少于75万元。 |
作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的博士生导师、教授 | 1、聘为苍霞杰出学者、苍霞特聘教授、苍霞青年学者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同时分别享受每年10万元、7.5万元、5万元的工作津贴; 2、安家费20万元;住房补贴48~58万元; 3、科研启动费工科50~300万元、理科40~100万元、文科35~75万元。 4、特别优秀人才待遇面议。 |
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的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子课题、重点项目以及相当以上级别的科研项目主持人或第一执行人,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得者 | 1、聘为苍霞杰出学者、苍霞特聘教授、苍霞青年学者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同时分别享受每年10万元、7.5万元、5万元的工作津贴; 2、安家费10万元;住房补贴35~40万元; 3、科研启动费工科30万元、理科20万元、文科10万元。 4、特别优秀人才待遇面议。 |
备注: 1、团队引进、业绩特别突出者及特殊人才((含留学归国人才)的待遇可视引进人才具体情况面议。 2、在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系统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中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引进人员享受我校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同时享受每人每年人民币24万元的特聘教授奖金;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3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75万元。),同时享受学校规定的安家费和住房补贴等,同类待遇就高从优不重复)。 3、高层次人才入校后除享受学校提供的以上相关待遇外,另视个人具体情况享受学校业绩贡献奖励。 4、学校根据应聘者的学术成就推荐申报“引进计划”、“”、“国家特支计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后享受国家配套待遇。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领军人才资助计划”、“福建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条件的优秀人才后可享受相应待遇。 |
五、联系方式
福建工程学院学科学术带头人招聘启事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南路33号福建工程学院人事处
傅老师
13716306862
0591-22863042,22863047 传 真:0591-22863047
rsc 抄送邮箱gbhaojob (投递简历邮件标题为:姓名+学历+专业+应聘岗位名称+ 高校人才引进网)
来源:高校人才引进网 /zhaopin/fjgcxy/17982.html
企业其他招聘信息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5学年招聘计划
2025-06-19
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四海英才
2025-06-13
2025年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2025-06-11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长期招聘)
2025-06-11
南阳师范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2025-06-10
安徽科技学院2025年度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2025-06-09